西充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06 15:03


2011年12月6日在西充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的工作,对未来五年和明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第十四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10月以来,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2011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0.9亿元(预计,下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3倍、3.8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06年的40.9∶30.3∶28.8调整到29.5∶40.5∶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0%。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三产共融,联动发展,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现代农业突破发展。大力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0+1”优质生猪、20万亩麻竹、蚕桑百万工程等项目,建成万头生猪养殖小区18个、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5万亩、优质麻竹基地5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10万亩,3.6万亩基地、82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户,创建“百科牛奶猪”、“丰源禽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12个,“充国香桃”、“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充二荆条辣椒”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盛“竹娃娃”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成功创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国家级麻竹标准化示范区,被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授予“低碳中国行品牌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称号,以第一名的身份获得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称号,成为唯一纳入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有机食品基地县。

新型工业快速壮大。多扶食品工业园、常林产业园建成面积达4.5平方公里,园区道路、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28户企业入驻园区,富联食用菌、杨六郎食品、九天真空等20户企业建成投产,多扶食品工业园成功跻身全市四大特色专业园区。实施企业成长“双十工程”,完成天盛万吨干笋生产线等技改项目61个,技改投资18.3亿元。协调企业融资2.5亿元,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平衡。绮香纱丝绸面料、九天真空波纹管等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重点企业产销两旺。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亿元,年均增长36.1%。

商贸旅游繁荣活跃。张澜故居保护及开发有序实施,核心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民盟陈列馆等主体工程完工;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建设进展顺利;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集有机体验、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完成布局。“新网工程”、“家电下乡”等扎实开展,“万村千乡”、“三化一改”全面完成,城乡市场体系日趋成熟。成功创建两家三星级旅游饭店。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引进市商业银行、美兴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1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8亿元、26.5亿元,年均增长17.5%、17%。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300万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2.4倍、5倍。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多元投入的总体思路,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多扶片区和九龙湖片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4平方公里北部新城开发加快推进,完成土地整理4326亩,“四路一桥”主体工程全面竣工,“三纵三横一环”的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3万,城市规模快速拓展。新建城市干道16公里,改扩建供排水管网180公里,“南西输水”、“两河”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成运行,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九洲春天、纪信广场等黄金商圈相继形成,安汉大道等特色街区改造和迎宾大道、环城路景观改造全面完工,沁湖公园如期建成,化凤山森林公园改扩建快速推进,城市魅力日益彰显。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新农村建设总规和33个新村建设详规;“常林-义兴”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展顺利,获得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一等奖,佛归寺、杨家桥新村建设成为全省亮点;仁和六村连片、张澜故里五村连片扶贫开发全面完成。多扶统筹城乡试点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还房工程、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建设加快实施。双凤、义兴等重点小集镇建设各具特色。城镇化率达31.5%,比2006年增加8.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九龙潭水库建设顺利启动,升钟二期、武引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整治病险水库33座、渠系63公里,治理中小河流7公里,水利设施日益完善。广南高速通车在即,巴南、成德南高速快速推进,国道212线西充段改造全面完工,西射路常林至双凤段改造即将竣工,新建通乡通村公路995公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初步形成。深入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改造田土和整治土地23万亩,新增耕地1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天然气“中-贵”联络线建设顺利启动,新增农村沼气2.5万口,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西充河流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红旗水库肥水和网箱养殖彻底取缔“两河两湖”生态湿地保护启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全面推行,场镇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城市环卫机械化率全市领先,创建7个全省环境优美示范镇、村。10公里城市生态圈加快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县”称号。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6年下降20.2%,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持续深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年均输出劳务18.5万人,成功承办全省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参保达20.5万人次、综合覆盖率达93%,新农合参合率达97.6%。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850户。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2070套、教师周转房32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23户,棚户区改造有序实施。持续推进安全饮水、红层找水工程,解决了13万人饮水难问题。整治地质灾害隐患58处,避险搬迁172户。强力开展“七大专项治理行动”,房屋权属登记、居民水电气上户等遗留问题逐步解决。成功争取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灾后重建任务提前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校安工程16.5万平方米,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县示范幼儿园新校区投入使用,西充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我县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获得国家各项专利137项。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祥龙嫁歌、西充剪纸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纪信”、“张澜”历史名人商标74项,成功申报张澜诞生地、西充文庙等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县被命名为全省文物大县。县人民医院综合楼新建、中医院迁建工程基本完工,新改建乡镇卫生院47所,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成效明显,建成县城数字电影院线。编纂完成《西充县志》、《西充县人民政府志》。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成功创建为“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县”、“省级敬老模范县”。档案、民族、宗教、妇儿、老龄、气象、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老体协、老科协、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和“信访积案清仓行动”,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下大力气妥善处理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军群体等一批遗留问题,群众合理诉求有效解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两所一队”整体搬迁,“两所一庭”建设有序推进,政法基层基础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三项重点工作”,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向好。强力规范“三大行为”,重拳整治“三大秩序”,“五五”普法通过验收,依法治县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成功创建为新一轮“省级平安县”、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扩大开放,借力发展,项目攻坚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争取成果丰硕。主动对接国省投资走向,用好用活扩权强县试点政策,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国省重大项目926个,落实资金26.6亿元。积极拓宽争资渠道,从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等非政府机构争取资金1.1亿元。高标准完成“十二五”总体规划及分项规划编制,储备重大项目近千亿元,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围绕有机农业、新型工业、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台湾等重点区域,主动出击,招大引强,成功招引重大项目62个,到位资金70.9亿元,其中富联食用菌、展登服饰、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等亿元项目17个。台资企业、侨资企业和亿元项目招引实现“零”的突破,招商引资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转变、从数量到质量提升。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加大项目统筹协调力度,推行“五个一”责任机制,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多扶食品工业园、北部新城、绮香纱丝业、百科有机园等项目进展迅速,创造了项目建设的“西充速度”。县特殊教育学校等116个扩大内需、灾后重建项目如期建成。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3亿元、年均增长38%,拉动了县域经济高速增长。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革故鼎新,创新发展,改革管理不断深化

改革创新成效凸显。县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等圆满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顺利实施,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安汉公司等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行BT、BOT等运作模式,大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资金瓶颈有效破除。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五方联动”、“两统两返”等产业发展模式在全省交流推广。

基础管理日益规范。制定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工程招投标管理等规章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审计。加强税收征管,开展税费清理,财税收入大幅增长;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创新乡镇债务管偿机制,“普九”债务全部化解,累计偿还债务6.5亿元。规范国有土地管理,报征城乡建设用地2.5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8.98平方公里,累计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0亿元。完善规划建设管理联动机制,城乡建管秩序更加规范。在全市率先实施公务员津补贴、事业人员绩效工资与目标考核挂钩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923件,办结率达10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347项;建成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推行;在全省率先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视频监察系统,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惩防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西充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五年。回顾五年的风雨历程,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特殊困难,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凝聚力空前高涨,展示了自强不息的顽强姿态;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面对自然资源匮乏、发展水平滞后、区域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全县人民同心图强、奋力突围,创造力持续勃发,展示了昂扬奋进的开拓精神;让我们特别骄傲的是,面对日益深入的区域合作、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全县人民开明开放、从容自信,影响力不断增强,展示了海纳百川的对外形象。我们应该自豪,因为实践已经证明,落后不是西充的专利,西充人民完全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我们更该自信,只要锁定目标不动摇,团结拼搏不折腾,苦干实干不懈怠,勤劳、善良、智慧的西充人民必将成就新的辉煌,开创美好未来!

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五年来,我们树立“出位发展”理念,着眼发展大势,深挖比较优势,确立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打造有机食品基地县品牌,探索出生态立县新路子,开创了绿色崛起新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大胆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放大比较优势,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必须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开放合作气度改变格局。五年来,我们主动对接国省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引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实施了一批夯基固本的好项目,为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未来积蓄了能量。实践证明,只有敏锐捕捉机遇,不断扩大开放,充分合作共赢,才能集聚发展新动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凝聚民心。五年来,我们饱含感情解民困、化民难,真心诚意办实事、做好事,妥善处理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倾情解决了饮水、交通、住房、入学、就医等群众实际困难,提高了人民幸福感,增强了政府凝聚力。实践证明,只有发展理念以民为本,发展大计与民共商,发展成果由民共享,才能共创美好生活,共建幸福家园。

——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办事,雷厉风行。公信奠定威信。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规范政府行为,持续加强社会管理;坚持转变作风,集中精力抓落实,直面矛盾破难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创造了近悦远来的大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善于落实,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果来之不易,五年的发展令人振奋,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饱含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县部队和中省市单位,向积极参与西充发展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在西充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充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工业支撑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快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民生改善任务较重,信访维稳压力依然较大;少数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本质上还是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既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重大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关键期。中央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南充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为我们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融入对接,实现超常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正持续蔓延,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各地抢项目、抢资源、抢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不进则退、不争则败的空前压力。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大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扬长避短,推进经济社会跨越赶超。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强力实施项目推动,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不遗余力改善民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同心图强、乘势奋进,为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而努力奋斗!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11年降低10%。

围绕上述目标,新一届政府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珍惜大好局面,推进超常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西充。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目标,构建田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持续发展的强大承载力,让西充环境宜居宜业、独具魅力。

力争到2016年,北部新城成为城市副中心,多扶成为产城互动示范区,城市框架达到30平方公里,“一核一带三组团”的新型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让人们充分享受田园城市的舒适生活。九龙湖片区成为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国道和高速公路沿线新农村构成靓丽风景线,让人们充分享受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五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乡通村公路全面升级,境内环状通道畅达互联,让人们充分享受高效交通的便捷之利。森林覆盖率达48%,水涵养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让人们充分享受蓝天碧水的生态之美。

——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目标,发展有机产业,推进三化联动,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让西充有机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力争到2016年,建成有机食品核心基地20万亩,有机认证面积10万亩以上,有机农业年产值达100亿元,产品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多扶食品工业园拓展至10平方公里,培育上市企业2户以上,园区产值达120亿元,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低碳工业成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三山两湖一村一故居”基本建成,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2个以上,以有机体验、农业观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成为成渝南旅游圈的重要品牌。

——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名县”目标,传承传统文化,倡树时代精神,彰显县域文化的独特影响力,让西充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生动。

力争到2016年,建成全省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影视娱乐等高端文化品牌,让祥龙板凳龙、西充剪纸、书法艺术叫响四川,忠义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走向全国,成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西充真正成为多姿多彩的文化乐园。大众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忠孝、仁爱、信义”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诚信、包容、奋进”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西充真正成为积极阳光的精神家园。让西充人民感到快乐,让八方来客感到留恋。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法治先进县”目标,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形成和谐社会的高度凝聚力,让西充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力争到2016年,城乡二元结构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收入差距大幅缩小。法治建设持续深入,民主政治更加成熟,社会治安保持良好,社会管理扎实有效。民生投入成倍增长,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公共服务基本均衡,就业、就医、住房、入学、养老等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幸福西充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远的将来,“处处都有好环境、家家都有好收成、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发展”的美好愿景必将成为激动人心的现实,每一个西充人都将为这片热土的巨大变化倍感幸福、倍感骄傲、倍感自豪!

201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9.3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13.8%以上。

一、做强有机品牌,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培育龙头拓展规模。大力实施优质粮油、优质生猪等30个农业产业项目,新建高产粮油基地2万亩、优质果蔬基地2万亩、有机竹笋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优质畜禽规模养殖基地3个,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达8万亩、出栏有机畜禽150万头(只)。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科学整合项目资金,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成义(兴)青(狮)观(凤)高产粮油产业园等4个万亩示范片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填充,打造百里现代农业示范带。支持龙兴、天盛、百科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5户以上。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稳步推行“五方联动”、“两统两返”等利益联结新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提升质量做响品牌。大力推行有机产品“五统一”模式,加快全县统一的有机产品品牌创建,力争新注册有机农产品商标6件以上,提升品牌效益。充分发挥县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作用,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行企业自检、部门抽检、上市必检制度,严格执行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打造全省有机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样板。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护“西充二荆条辣椒”、“西凤脐橙”、“充国香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信誉。

积极开展现代营销。依托“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品牌,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经纪人、会员制等现代营销手段,创建整合销售全国有机产品的新模式。启动有机农业产品体验展示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积极进军国内一线市场,在北京、广州等地新建有机产品直销旗舰店4个,逐步完善全国销售网点布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大型展销会、博览会等平台,精心组织企业参展,灵活开展产品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新型工业快速发展

加快园区载体建设。稳步拓展多扶食品工业园规模,新增场平1500亩。加快园区道路、管网铺设、景观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进度,启动员工生活区和商务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招引业主建设标准化厂房,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争取多扶食品工业园列入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川东北汽车商贸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加快多扶场镇改造,启动张澜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建设,为园区提供有力支撑。规范入园企业管理,加强协调服务,促成中专汽车、宏森食品等新招引企业建成投产。

全力培育产业集群。依托有机农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招引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壮大。引进资本、技术,改造提升中小企业,促进丝纺服装、机械建材、烟花爆竹等传统产业升级。支持企业扩能增效、节能减排,完成九天真空涡旋干式真空泵、展登服饰服装生产线信息化改造等23个技改创新项目。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退城入园。支持富联食用菌、绮香纱丝业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建成凤凰山35KV变电站并投入运行,力争多扶110KV变电站立项建设,积极争取工业用气指标,确保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平衡。帮助和指导企业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工业发展资金800万元以上;加大银政企合作力度,大力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破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强入园企业履约及用地情况清理,严格执行退出机制,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

三、依托乡村旅游,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特色旅游景区。编制完成九龙湖生态旅游景区详规与分项规划,力争完成整体招商。深入实施张澜故居保护及开发,加快晋城镇—张澜故居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带建设,完成故居修缮、民盟林等核心景区建设,协助国省市办好张澜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完善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园区产业填充,实现游客入园。启动古楼香桃基地、常林梨园等景点开发。规划建设快捷旅游通道,充分整合青龙湖、百福寺、张澜故居、九龙湖、凤凰山等旅游资源,加快构筑百里乡村旅游示范带。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加快五星级酒店、大型连锁超市和商贸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新建一批休闲农庄;规范娱乐行业,全面提升餐饮住宿业服务水平。大力培育连锁经营、第三方物流等现代商贸流通形式,引进大型流通骨干企业2家,改造乡镇集贸市场3个以上。深入实施“新网工程”等项目,推进城乡市场网络建设。确保实现外贸出口25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

努力培育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劳务输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型产业,积极培育汽车、通讯等消费热点,规范发展中介、信息、广告等新兴服务业,鼓励引导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业,形成覆盖城乡的现代服务体系。

四、夯实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稳步拓展城市规模,加快北部新城开

发,高标准建设管网、还房等基础设施,完成“四馆一场一中心”主体工程。完善城市路网,完成青春大道二段、学苑路、府南西路、九龙湖路等道路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两河”治理三期工程,启动鹤鸣庵水厂建设,完成化凤山森林公园改扩建,全面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强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新增出租车运力,建成汽车物流中心,完善城区停车泊位,强力整治工地乱象,规范流动摊点秩序,严格广告牌位监管,新(改)建公厕5个、垃圾中转站5个,改造破损路面1.8万平方米,打造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擅自加层等违法建设行为;大力规范物业管理,有效解决房屋权属登记、居民水电气等遗留问题,严厉打击房产违法销售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多扶产城互动示范区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还房工程及新区建设,完善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建立健全小城镇发展政策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推进太平、义兴、槐树等产业重镇整体开发。完成“常林—义兴”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建成凤鸣双龙桥村、常林张家店村等5个新村聚居点,加快实施义兴三村连片扶贫开发,大力推进广南、巴南、成德南高速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建设,配合做好巴南、成德南、遂西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南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县城至广南高速金泉出口连接线建设;完成县城-古楼-李桥、义兴-槐树、双凤-车龙等干线公路改造;建成通乡断头路80公里,新建通乡通村公路150公里。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九龙潭水库、升钟二期等重点工程进度,完成九龙潭库区移民安置,治理中小河流3.7公里;实施12个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改造田土5万亩,新增耕地5000亩;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4万亩,建设农田水利示范片2个,整治病险水库21座、渠系20公里,新增灌面1万亩。大力推广现代农机具,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深入实施“五十百千”工程,推行“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深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城乡风貌塑造。加快中小河流域治理和10公里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全面完成西充河流域、场镇污水治理任务,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卫生城市。

五、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4400人以上,输出劳务18万人。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人。加大扶贫解困、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力度,加强敬老院、养老院建设管理,推进“双拥”模范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680套,确保及时入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21户,完成府南社区、建设路社区等“棚户区”改造。纵深推进农村安饮工程,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科技兴农兴工项目25个。新(改)建公办幼儿园3所,完成校安工程2.4万平方米;重点实施西充中学多扶校区、城北学校等建设;努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成县人民医院多扶分院一期工程建设,建设村级卫生室50所,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计生奖扶特扶工作,完成县计生指导站搬迁。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积极发展统计、档案、民族、宗教、气象、通信、妇儿、老龄、关心下一代、老体协、老科协、残疾人、地方志、人民防空等各项事业。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法治西充”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扎实开展“六五”普法,积极推进国家级法治先进县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强力化解信访积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新建6个标准化社区,创建省级安全社区1个。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确保人武部正规化建设通过达标验收。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警处置能力。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建筑、食品药品、烟花爆竹、工业园区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建设,高标准编制《西充文化发展纲要》,规划“华夏忠义文化”产业园区,启动国道212沿线“将帅故里百里特色文化长廊”西充段建设,加强祥龙嫁歌、西充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大文物保护管理力度,力争申报成功“中国忠义文化之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成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个、“农家书屋”100个,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文化,引导培育企业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扩大开放合作。立足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对接国省政策,研判市场走向,策划包装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好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争抢夺意识,全力争取成渝经济区现代农业先行先试试点县、冷链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实资金6亿元。加大非政府性资金争取力度,从各类慈善机构、基金会获得更多的捐赠资金。抓住成渝经济区定位为全国西部经济中心等重大机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招商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在招引全国500强、上市公司、大型央企上实现突破。

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构建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医药卫生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创新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推行BT、BOT、BOO等融资模式,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充分激活民间资金。规范政府融资平台,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提高市场运作水平,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健全目标绩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强化行政管理。加强财税管理工作,深化税费征管秩序专项治理,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益;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债务管理,严禁擅自新增债务;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争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全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依法管理土地,提高土地收益;严格耕地保护,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对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清理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在行政企事业单位推行民主理财,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作用,整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征程,新的挑战,给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府及其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为民谋政、实干兴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树立务实亲民、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勇于担当,建设责任政府。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立其业。要责权统一,推行层级管理,明晰权力边界,建立权责对等、责任落实的压力传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要履职尽责,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从政必有为”的观念,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尽心竭力地抓,理直气壮地管,遇到困难不回避、直面矛盾不上交、解决问题不推诿。要能抓善管,明实情、重沟通、善协调,干任何事都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务求出手就是高水平、干成就是高品位。

崇尚实干,建设高效政府。有实绩才有公信,有公信才有威信。要雷厉风行,凡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决定,安排的工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讨价还价、阳奉阴违。要提高效率,把准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在统筹安排上求效率;精简会议文件,集中力量抓落实,在转变作风上求效率;强化过程监管,注重结果运用,在严格督办上求效率。要协力同心,无论哪个部门、哪个地方,都要配合到位不越位,相互补台不拆台,真正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以民为师,建设亲民政府。要心系群众,亲近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善待群众,越是为民办事,越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群众感受。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经常到村里去、到社区去、到老百姓中间去,在同群众相处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在一线工作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要为民谋利,为民施政。坚持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民有所盼、我必有所为,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做到重大决策顺民而定,工程设施为民而建,安危冷暖因民所系,发展成果由民共享。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要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增强人大意识、政协意识,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要坚持科学决策,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等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评估、集体研究决策,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决策透明度。要规范行政行为,坚持在政策范围内干好每一项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解决每一个问题;严格行政执法,严格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究。

干净干事,建设廉洁政府。清正廉洁是政府力量之源,干部立身之本。要筑牢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要加强监管,抓好招标投标、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遏制铺张浪费,强力整治不正之风。要严惩腐败,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心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树立清正爱民、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激情成就未来,奋斗创造伟业。建设西充、发展西充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同心图强,乘势奋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为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解释

1.蚕桑“百万工程”:市委、市政府为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建设中国绸都而实施的发展战略。我县制订了2007-2009年新栽桑树8万亩,桑园总面积达16万亩,到2011年实现发蚕种23万张、产茧800万公斤的发展目标。

2.双十工程:每年动态扶持奖励10户成长型企业,动态支持实施10大重点企业技改扩能项目。

3.万村千乡:国家商务部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工程,主要目的是建立乡村日用商品和农资农家店,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我县于2007年开始实施该项目。

4.三化一改: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标准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将农贸市场改造为农贸超市。

5.四路一桥:“四路”即安汉大道北段、诚信大道、谯周大道北一段、谯周大道北二段;“一桥”即观音大桥。

6.南西输水:南(充)西(充)输水管道建设工程,在顺庆区潆溪镇接口,沿国道212线铺设25公里长、直径600毫米的输水管道至西充县城,2009年8月建成运行。

7.“两河”治理:对环绕县城的虹溪河、象溪河共7.7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于2007年开工,分三期建设,2009年7月已完成二期工程即污水处理厂建设。

8.武引工程:武都引水蓬溪船山灌区工程,通过延长武都引水工程西梓干渠,引水至灌区囤蓄水库,经干支渠向灌区供水,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1.77万亩。灌区涉及南充市西充县、遂宁市船山区和蓬溪县等2市3县(区)。

9.广南、巴南、成德南、遂西、南绵高速:广南高速即广元-南充高速公路,是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的一段;巴南高速即巴中-南部高速公路,是成都经巴中至陕西汉中高速公路的一段,止于李桥乡接广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即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在李桥乡与巴南高速相连;遂西高速即遂宁-西充高速公路,止于太平镇贾家湾,设置太平枢纽互通,与广南高速相接;南绵高速即南充-绵阳高速公路,在多扶镇与广南高速相接。

10.天然气“中-贵”联络线:中卫-贵阳联络线工程北起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南止于贵州省贵阳市,与中缅天然气管道相接。联络线干线全长约1598公里,途经宁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6(市、自治44县(市、。该管线途经我县7个乡镇,全长约30公里。

11.两河两湖:虹溪河、象溪河,九龙湖、青龙湖。

12.七大专项治理行动:房屋权属登记及居民水电气遗留问题、税费征管秩序、交通运输市场、建筑工地环境、市场经济秩序、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机关单位干部“中梗阻”专项治理行动。

13.三大行为:行政审批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收费行为。

14.三大秩序信访秩序、社会治安秩序、市场经济秩序。

15.两所一队:看守所、拘留所、武警中队。

16.两所一庭: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

17.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18.“五个一”责任机制:项目建设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责任体系。

19. BT、BOT、BOO模式: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BT即“建设-移交”,BOT即“建设-经营-转让”,BOO即“建设-转让-经营”。

20.五方联动:企业出资建园、政府项目补助、农民参与经营、银行信贷扶持、合作社搭建平台。

21.两统两返:农民以土地量化入社、企业统筹建园,龙头市场引领、专合统管生产;风险基金储备、农民返包创业,保底价格营销、二次返利互赢。

22.两集中、两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内设机构成建制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事项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23.一核一带三组团:“一核”即晋城镇、多扶镇核心发展区,“一带”即晋城镇、凤鸣镇、义兴镇等10个乡镇发展带,“三组团”即槐树组团、双凤组团、太平组团。

24.三山两湖一村一故居:“三山”即凤凰山森林景区、化凤山森林景区、百福山森林景区;“两湖”即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青龙湖生态度假区;“一村”即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一故居”即张澜故居景区。

25.“10+1”优质生猪:“种场+小区+农户”的模式,建成10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和1个3000头种猪繁殖场,带动农户发展种植业1万亩,年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

26.五统一:有机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检后贴牌、统一授权营销。

27.新网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网络建设。

28.四馆一场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文化广场、政务服务中心。

29.“五十百千”工程: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乡镇、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西充县人民政府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817-4202002

网站标识码:5113250024

ICP备案:蜀ICP备2023003580号-1

川公安网备51132502000032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